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史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我国称“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为“会计电算化”。发展到21世纪初,不少学者提出了应以“会计信息化”来取代“会计电算化”的称谓,该想法得到了理论界、实务界和政府部门的认可。会计信息化(电算化)事业在我国已历经30余年,在各方人士的关心和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会计信息化(电算化)起步

在我国,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与发达国家相比,晚起步20年。1979年,为了改变我国财会工作手工核算的落后局面,财政部拨款560万元,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试点。1981年,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将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1980年,铁道系统的北京广安门车站、蚌埠铁路分局在微机系统上相继开发了货票处理、工资核算、材料核算和财务决算编汇等应用程序。1983年,上海市在上海吴泾化工厂进行会计电算化应用工作的试点。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在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的热潮。许多企业先后购买了计算机,而其中多数企业又将财务会计作为应用计算机的突破口,会计电算化工作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2.商品化会计软件

会计信息化(电算化)的核心工作是建立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而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会计软件。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早期,会计软件的研制开发基本处于自发及分散的状态。会计软件都是一家一户自行开发的专用软件,投资大、周期长且见效慢,会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非常严重。经历了近10年的探索后,人们认识到只有走会计软件通用化和商品化,以及服务社会化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问题,这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保证了会计电算化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1986年以后,一些开展会计电算化较早的行业,如铁道、机械、建筑、电力、电子和邮电等为解决会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问题,也为了方便会计报表审核和汇总工作,开始探索在行业内统一推广行业通用会计软件,以求更快地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1988年以后,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始在市场上出现,通用会计软件迅速成为我国会计软件发展的主流。

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孕育、产生和发展时期,正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商品化会计软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它一经出现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先后出现了先锋、用友、金蝶、安易和浪潮等一批商品化会计软件。这些会计软件的出现和应用,不仅快速地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

3.会计信息化(电算化)的制度建设

1987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国有企业推广应用电子计算机工作中若干财务问题的规定》。文件规定:“凡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需要购置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应尽量先用企业发展基金解决,确有困难的,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对单个系统价值在5万元以下,可分项摊入生产成本。”在1988年8月的中国会计学会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以大会全体代表的名义提出一份《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建议书》,呼吁主管部门尽快制定会计电算化规范,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健康迅速地发展。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第一个全国性会计电算化的行政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简称《规定》)。《规定》对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会计核算软件使用单位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软件使用单位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审批,以及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单位的会计核算资料的生成和管理五个方面做出了较具体的规定,这也是政府部门首次以法规的形式对商品化会计软件加以肯定。

1990年以后,财政部先后印发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重要文件。90年代后期,各地财政部门依据财政部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在会计软件管理、替代手工记账管理、会计电算化培训管理和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等方面陆续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及军队系统也都制定了会计电算化政策、法规,进一步推动了会计电算化发展。

21世纪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技术革命推动人类新文明的时代,也是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全面进军的时代。在我国,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既定国策之一,会计信息化是信息化在会计行业和领域中的应用。为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贯彻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需要,2008年11月,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税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共同成立了会计信息化委员会。该委员会旨在为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协调机制和智力支持。 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建立一个政府指导并组织推动、单位主动参与并具体实施、市场积极响应并配合支持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一个以企业提供标准化信息为基础,方便使用者高效利用信息、共享资料的综合信息平台;形成一套以XBRL  国家分类标准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打造一支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培育一个为相关单位提供高质量软硬件产品、技术服务和相关领域咨询服务的会计信息化产业。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xtt.com/47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