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操纵收入的手法识别

稳定增长的营业收入是上市公司经营良好的象征,也是股价攀升的有力依托,某些上市公司在粉饰财务报表时,几乎都进行收入操纵,以此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报表使用者应对下述手法有所了解,以及做出准确的判断。

(1)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是把本应该属于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通过各种手段提前予以确认。它操纵的只是收入确认的时间,而没有改变收入总量。这一收入操纵手法固然可以在短期内使销售收入大幅提升,但其实质是透支未来会计期间的收入,很容易产生两个负效应:以牺牲销售毛利为代价,不顾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

(2)以丰补歉,储备当期收入。

这一操纵手法与寅吃卯粮的手法完全相反。这种手法往往以稳健主义为幌子,通过递延收入或指使被收购企业在收购日之前推迟确认收入等手法,将本应在当期确认的收入推迟至以后期间确认,并将当期储备的收入在经营陷入困境的年份予以释放,以达到以丰补歉,平滑收入和利润的目的。

(3)鱼目混珠,伪装收入性质。

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收益项目虽然也与主营业务收入一样能够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但这些项目属于非经营性收益,且难以预测。人们在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时,一般将它们剔除。尽管这种收入操纵手法并不会改变收入与利润总额,但它却歪曲了收入与利润结构,夸大了企业创造经营收入和经营性现金流量的能力,特别容易误导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和现金流量的判断。

对于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自有或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持批判态度者认为,这些企业将原本应该运用于主业或进行产业升级改造的资源投放至资本市场,是“不务正业”,也是管理层将价值创造这一任务推诿给银行金融业的“偷懒”表现。支持者则认为,企业将闲置资源利用起来,或提高了资本回报率,或实现了流动资金的保值、增值。闲置资金通过理财产品这一渠道进入资金需求方,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了最优配置。

不论动机如何,这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通过近年来的现金管理及各项投资,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获利颇丰,补足了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短板。同期投资收益甚至直逼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而产生大量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的现象,投资者应当认真分析,上市公司是“不务正业”还是优化配置资源。

(4)瞒天过海,虚构收入。

虚构收入是指通过虚构交易事实,据以确认收入,这是操纵利润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舞弊行为。这种舞弊手法贯穿从虚构原材料购进到产品生产、发货、运输等环节。企业根据虚构的原始凭证和单据,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制作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发布会计信息。有些公司通过与有交易的客户虚构销售业务,使其收入远远大于真实的收入,等到次年再做退货处理或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既不增加税负,又提高了收入;有些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收入,通过母子公司之间的转移定价操纵收入或互开发票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xtt.com/2537.html
返回顶部